close

在雪梨,我們通常早睡早起,只有 Friday night會晚點睡。剛剛上網看台灣新聞,才猛然想起明天(其實已經是今天)是選立委的日子,人在國外,真的就感覺不到選舉的激情了。




這次選舉有多重要,我不知道。讓我感興趣的是,立委選舉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,一票給候選人,一票給政黨。這其實是大多數民主制度較成熟的西方國家(主要是歐洲)採行的制度,打從十五年前在大學念書時,當時的老師就建議台灣應該採行,經過了這麼久,終於看到了,所以寫這篇來懷念一下。




現在民主國家體制大抵分為兩種,總統制跟內閣制。美國是總統制的典型,歐洲大多數國家都是內閣制,亞洲除了台灣,韓國,菲律賓之外,也多是內閣制。相對來說,內閣制比總統制來得穩定,因為行政與立法是一體兩面,國會議員選出來以後,由多數黨組閣,變成執政者。一般說來只要有一黨過半,行政立法都是同一黨,政策比較容易推行,所以政局也會比較安定。總統制因為總統權力大,很容易演變成獨裁,中南美洲很多國家就是最好的例子,因此政治學者都比較推崇內閣制。




內閣制好歸好,卻有個死穴,就是要有個黨過半才行,不然就得成立聯合政府,在沒有一個黨具有過半優勢的情形下,政策在很容易被國會否決,簡單的說就是倒閣,執政者也會為了證明自己的政策比較好,直接訴諸民意,解散國會,重新選舉。這一來一往,永無寧日,二次大戰之後的歐洲就是這樣。會造成這樣結果還有個重要因素,就是選舉制度。因為歐洲歷史悠久,民族複雜,政黨也特別多,所以選舉採政黨比例代表制,也就是選黨不選人,選完後依各政黨得票比例分配席次,就像我們的不分區立委一樣。這樣一來,小黨人人有機會,只要過了門檻,就能分到席次,所以極端的政見就紛紛出籠,延伸到國會,就是各政黨的對立。




單一選區兩票制就在這樣的情形下誕生。單一選區的好處是每個選區只有一個人當選,極端的政見就很難得到認同,候選人會盡量提出比較溫和的政見來吸引中間選民。政黨票的設計就是為了兼顧少數的代表性,讓不同的聲音有機會出頭。果然,採用單一選區兩票之後,溫和穩定的政局比較容易形成。




台灣的選舉制度是學日本,屬於複數選區,也就是一個選區選出不只一個席次。比如說十幾年以前的台北縣,自己是一個選區,可以選出十幾個立委,得票第一名跟最後一名上榜的立委可能差上十萬票,可是到了立法院都只有一票,代表性的差異太大。所以後來選區的劃分漸漸變小,另外加入不分區的機制,但是不分區的計算卻是根據區域立委的得票數,有點畫虎不成反類犬。




日本在九零年代中期以前就改成單一選區兩票制,只剩下台灣還在用個複數選區制,終於,我們也趕上世界潮流了。不管立委選局結果為何,台灣藍綠對決的情勢很難改了,總統制的設計也是原因之一。其實,很多政治亂象或不穩定,都可以透過制度來改變,但是制度的改變往往牽涉到既得利益者的權力分配,除非大勢所趨,不然政客們不會拿自己的利益開玩笑。




台灣最近吵的沸沸揚揚的大案子,不都是因為制度設計上的缺失造成的嗎?藍綠的候選人不都是法學博士,豈會不懂這個道理,只是要期待他們,不如靠自己吧!天佑台灣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ownun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